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政府部门 >> 自然资源局 >> 自然资源领域 >> 国土空间规划
 
西平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公示
来源: 西平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9-10-15 浏览次数:

一、规划范围

  (一)县域:行政管理范围,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规划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总面积约50.8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8.42平方公里。规划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约64.09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增长边界范围约96.58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三、发展愿景与目标

  坚持低碳、健康、生态、创新、和谐的城市发展理念。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引导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建设富强西平、文明西平、平安西平、美丽西平,把西平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四、城市职能

  京广城镇发展轴上重要的县级节点城市;驻马店市域北部门户城市;西平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平县域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

五、城市性质

京广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现代农副产品绿色深加工、轻工纺织服装、新型塑胶制品、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生态健康的工贸型花园城市。

六、城市规模

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46.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48.42平方公里,

  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29.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3.7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114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约105平方米。

七、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一)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2020年,县域总人口93万人,城镇化水平52%;至2030年,县域总人口98万人,城镇化水平65%。

  (二)县域空间结构

“一核一带、两轴多点”

  以“中心拓展,培育极点,沿线集聚,辐射全县”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县域空间布局结构,确定西平县村镇空间结构为由点及线,由线带面,逐步发展、逐级推进的发展。

  其中:

  一核心:西平中心城区。

  一个城镇发展带:沿107国道、京广铁路、郑信快速通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线的中心城区、宋集、二郎、人和、五沟营、盆尧、重渠、焦庄等形成的南北城镇发展带。

  东西向两轴:沿345国道分布的出山、专探、中心城区至盆尧形成的南部发展轴。沿西出北路省道(在原五师线县道基础上调整改造为省道)分布的出山、嫘祖、师灵、中心城区、五沟营等形成的北部发展轴。

  多点:多个中心城镇。为充分体现城乡统筹的规划思想,均衡规划中心城镇,实现区域的整体性发展。

  (三)城乡等级职能结构

  依据上位规划指导及西平县发展需求,结合区域范围内各类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五级居民点体系。

  一级:中心城区,46万人,京广城镇发展轴上重要的县级节点城市,驻马店市域北部门户城市,西平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平县域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

  二级:中心镇,1.5~2.0万人,县域中心镇,为周边城镇和村庄提供部分公共和基础设施服务。

  三级:一般镇,1.0~1.5万人,为范围内村庄提供集中的生产、生活服务。

  四级:集镇,0.5~1.0万人,为范围内村庄提供较为集中的生产、生活服务。

  五级:中心村,0.5万人以下,为县域最小的集中服务设施提供单元,以满足邻近村庄基本生活为主。

  (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支撑体系,并延伸至农村。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分级布置、合理布局的原则,切实加强城乡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吸引农民集中居住。

  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及集镇、中心村等不同等级体系配置相应级别的服务设施,实现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

  (五)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京广高速铁路项目途经西平县,另外西平县协同做好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过境县域出山境内的平顶山至淮滨铁路尽早纳入路网规划,并积极推动实施。

  2、高速:以京港澳高速、安信快速通道、周南高速为依托构建与周边县市及所辖乡镇的便捷高速交通网络。

  4、国、省道:规划形成G345、S227、 S222、 S224 、S225 、S327 、S525等干线公路形成的县域国省干道交通格局。

  5、县道:西平现有4条县道,分别为五师线、大应线、寺黄线和潘蚁线,其中对潘蚁线进行调整,延伸至出山镇菜坡村。规划新增条3条县道,分别为专毛线、龙二线、水陈线,其中专毛线由专探镇经过杨庄乡、芦庙乡、出山镇进入舞钢市,龙二线由龙泉寺村经过留册桥村、盆尧镇、重渠乡至二郎镇,水陈线是原省道S331老线由水泉汪村至罗阁村的路段。

八、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规划

“三水贯城、三区互动、轴线拓展、中心集聚”

  规划整体城市布局结构为,形成的空间格局。

  三水贯城:贯穿中心城区的洪河、洪澍河和嫘祖河三条水系,形成了三条生态性景观廊道。

  三区互动:城市新区、老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三个城市功能区。

  轴线拓展:以城市新区的柏亭大道、老城区的护城河路为依托,形成了西平县中心城区的两条城市发展主轴,柏亭大道的东西主轴线是城市新区的主要延伸和拓展方向,而护城河路的南北主轴线则引领了老城区的拓展方向。另外,依托未来大道、西平大道、棠溪大道、柏国大道、凤鸣大道、解放路形成西平县中心城区的次要发展轴线,与依托柏亭大道、护城河路形成的两条城市主轴线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西平县中心城区的网络结构。

  中心集聚:分别为位于老城区的城市商业中心、城市新区的行政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及商贸中心,形成了西平县城多中心结构。

  (二)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绿环绕城、绿楔导风;绿廊穿城、十园多点”

  规划形成的总体格局

  绿环:依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接续自生的原则,结合过境绕城公路的建设,形成环城生态绿环;

  绿楔:城市外围由宽逐渐变窄楔入建成区的带型绿地,主要为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带状城市绿地的绿化空间;

  绿廊:规划沿穿城而过的洪河、嫘祖河、洪澍河、新区东西绿带两侧等开辟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以带状滨河公园的形式,把城市外围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生态要素引入城市中心区域;

  十园:主要规划有柏苑公园、凤鸣湖公园、人民公园、嫘祖公园、紫荆公园、洪河公园、铁东公园、文成公园、铁西公园、产业主题公园等;

  多点:以绿化网络为依托形成的,便于市民活动休憩、为附近居住区服务的公园及块状、条状或点状街头公园绿地。规模比较大的主要有河西公园、环城公园、宝岩寺公园、铁西公园、迎宾公园等。

“三带三区,四轴多点”

  规划形成的城市景观风貌格局。其中“三带”为三条城市滨水景观带,三区为时尚新城区、韵味老城区和现代产业集聚区三个城市功能分区,四轴为依托城市主干道路形成的主要景观轴线,多点为均布于整个城区的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

  (三)城市设计

  1、总体定位:

  以“水、文、康、产”为切入点,打造“生态宜城、文化福城、健康慢城、产业商城”,把西平建设成为“绿色生活的家园首选地、中原生态文化休闲的先锋地”。

  2、形象定位:

  新城区形象定位为现代与时尚共舞,老城区形象定位为现代与传统共生,产业区形象定位为现代与产业共融,最终形成总体形象为“现代西平、嫘祖故里”。

  3、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1)城市风貌分区

  规划形成“时尚新城风貌区、韵味老城风貌区、产业集聚风貌区”三个分区。

  (2)建筑肌理

  利用城市规划建筑布局原理,以点状、带状、围合状等建筑布局模式,为规划区创造井然有序的建筑环境。

  (3)城市高度分区

  以新城行政中心为最高建筑(100米),新老城景观交汇处设置对景建筑(80米),老城中心设置一栋地标建筑(70米)。新城和老城均采用由中心向外逐渐减低的布置手法。产业区基本控制20~40米。

  (4)慢行系统

  提倡以慢行系统优先的新型城市模式,为旅居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加强各功能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从各个组团内部都可以方便的到达滨水区域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规划利用滨水区和林荫大道构建慢行交通网络,包括滨河慢行道和沿路慢行道,给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高品质的同行活动空间。

  (四)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环状+方格网”的道路布局模式。通过洪河将城区分为两大部分,城市东西向主要通过东西向环城北路、柏苑大道、柏亭大道、西陵大道、未来大道、西平大道、棠溪大道、柏国大道、工业大道、仙女河北路、仙女河南路、金凤大道、柳堰河路13条主要交通干线和南北向剑源大道、嫘祖大道、紫荆路、凤鸣大道、解放路、护城河路、交通路、启航路、创业路、豫坡大道10条城市干道及若干条次干道路组成。城市主要通过交通路、豫坡大道、启航路、G345、G107、西平大道与周边乡镇、驻马店、漯河、京港澳高速等相联系。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1: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