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关于教育扶贫及消除大班额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 西平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9-12-31 浏览次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我县教育扶贫及消除大班额工作开展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教育扶贫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34所,其中幼儿园108所,小学191所,初中29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10267人(含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19951人(幼儿26910人,小学53919人,初中21822人,普通高中14785人,职业高中2209人,特殊教育306人)。全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196人次(学前幼儿1136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654人次,普高学生846人次,中职学生235人次),发放资助金678.435万元。其中,春期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840人,落实资金349.775万元;秋期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356人,落实资金328.66万元。全年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222人,贷款金额1490.33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86人,贷款金额120.14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惠民资助落实有力。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是教育扶贫的有力保障。坚持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应贷尽贷的原则,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确保教育惠民政策在教育各阶段落到实处。1、广泛宣传资助政策。通过发放宣传册、宣传扇、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张贴温馨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确保政策家喻户晓。2、认真开展入户排查。依据县扶贫办拷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据摸底调查,逐人开展排查认定,核实贫困学生信息和受助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建立健全相关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应助尽助,不落一人。3、大力强化资金监管。各项学生资助资金拨付后,组织纪检、监察和扶贫部门联合对各学校资助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进村入户进行核实,查看资金签领表和温馨告知书,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控辍保学切实加强。加强控辍保学,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1、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西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实施意见》(西政办﹝2018﹞121号)、《关于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召开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会,成立了由县教育局牵头,公安、民政、司法及乡镇(办事处)等相关部门人员参与的核查劝返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明确各自职责,协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明确各乡镇(办事处)控辍保学工作职责,实行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到户,将回收流失学生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各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职责,把每年的3月和9月确定为“控辍保学活动月”,强化目标责任,实行层层分包的控辍保学责任制,努力将工作做深做细,真正把控辍保学落实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身上。明确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保学责任,根据《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本地控辍保学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村组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定控辍保学责任书,杜绝未接受满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学生务农、务工、经商,依法强制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全面开展核查,确保信息真实。对我县疑似失学儿童在安排的时间节点内又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核查工作并按时限要求填报核查信息。采取入门入户到人方式逐一核查。并按照“疑似失学儿童核查结果分类统计标准”所列形式分类逐一甄别,归类统计,全面准确掌握真实失学儿童数据,较好地完成我县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3、做好劝返复学,强化保障措施。根据不同失学辍学原因,协调相关部门精准施策,解决入学实际困难,消除家长顾虑,有效保障失学儿童入校复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权利。落实家长责任,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由当地乡镇政府(办事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辍学学生尽早复学。

  三是社会救助持续发力。2019金秋助学资助建档立卡困难大学生58人,资助资金23.76万元;2019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困难教师救助大病教师53名,救助资金53万元;联合县慈善总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爱心一元捐”活动,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困难学生、儿童实施大病救助,募集捐款159838.98元,其中救助聋哑学校15000元,救助大病学生3名,救助资金35000元。

  四是技能造血促进就业。依托县职教中心,紧紧围绕经济发展需求和贫困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农业、服装、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五类人员300余人。依托县职业成人教研室大力实施“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职业成人教研员10余次深入到专探乡赵寺村、二郎乡小王庄村、柏苑芳庄、谭店王海等地指导种植金银花,参加群众50余人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资助工作方面,县外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家人务工居住地易变动,流动性大,联系方式更换,排查难度大,给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四)下步打算。

  一要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宣传力度,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二要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积极与外迁贫困家庭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就学情况,努力完善各项资助信息;三要坚决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做好政策宣传和资助育人工作,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消除“大班额”工作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288所,其中初中24所,小学25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5260人,班级2096个。小学学生数53504人,班级1659个,其中大班额数103个,占比6.2%;超大班额数5个,占比0.03%。初中学生数21756人,班级437个,其中大班额数27个,占比6.18%。总的看来,我县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比例均低于其他县区。目前,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无大班额,初中阶段超大班额学校已基本消除,只有部分小学高年级还存在少量超大班额班级,预计到2020年,我县将全面消除初中阶段大班额,城区小学大班额比例将控制在10%以内。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保障。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教育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城镇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学校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我县进一步调整了财政支出结构,把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城镇中小学基本建设投入,积极拓宽学校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认真落实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城市学校建设的政策;从土地出让收益金中计提10%的资金用于教育,在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统筹用于城区基础教育建设。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小学建设,按照规定减免中小学建设相关费用。县财政安排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等资金时,加大对城区义务教育投入,解决了城镇化进程中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3、保障教育用地。建立教育用地储备管理制度,对纳入规划的中小学校保证按标准足额预留教育建设用地,并按照布局专项规划核定用地位置和界线。将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建设用地限期纳入教育用地管理范围,储备的教育用地以划拨的方式确保中小学建设需求,特别是纳入规划新建的城镇初中、小学,做到规划到位、位置不动、面积不减。经规划确定的中小学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不得建设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二是科学规划,优化布局。1、强规划。制定《西平县2014-2018年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按照规划,2014-2018年我县完成新建城区中小学8所,改扩建城区中小学4所。今年,根据发展实际,已制定《西平县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2020-2022年规划》,为我县扩充城区教育资源提供政策保障。2、优布局。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机制,科学推进中小学布局。2018年秋季学期,通过联合办学,柏城康李小学与县实验小学成立西平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集团设东校区(原康李小学)和西校区(原实验小学),通过联合办学、校区合并、统一管理,有效解决实验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我县按照研究制定的2019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和招生计划,对第一小学、第三小学招生片区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依托第三小学和第三中学地理位置和资源整合优势,将第三中学规划为第三小学北校区,缓解了第一小学和第三小学的起始年级的招生压力。近几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级人数,已基本消除超大班额。3、促均衡。积极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全面改薄”项目,改善城镇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减少城乡、校际间差异,稳定乡村生源。先后建成芦庙中心小学、师灵中心小学、权寨中心小学、酒店中心小学、出山小学等1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18年投资1.3亿元,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统一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设施,达到了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加快城乡教师交流,合理调配城乡师资。提升基层教师待遇,落实乡村教师三项补贴。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待遇。通过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出现了农村学生回流倾向,缓解农村学生进城就学压力。

  三是加快建设,保障供给。1、大力扩建中心城区学校。2014年以来,对主城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一校一案进行规划,一案一标准进行建设,对受土地问题限制的学校,注重向空间发展,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在安全范围内能进行改扩建的进行改扩建,超出安全范围的拆除重建,尽可能的增加教学及辅助用房,购置教学设备,保障城区内中小学学校硬件设施。先后投入1905万元对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实验小学、第一、二、三小学、柏城三里湾小学、邵庄小学、王司庄小学、康李小学、杨庄小学、柏亭郭店小学、汤买赵小学、朱洪小学、柏苑道庄小学、柏苑于楼小学等17所中小学进行改扩建和新建教学楼、综合楼,新增学位3240个,有效地缓解了中心城区入学压力。例如柏城杨庄小学,原为一所不完全小学,学位不足100个。2015-2017年,县政府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学校进行改扩建,新建教学楼及办公楼一栋,整修校园设施,扩大办学规模,新增学位180多个,极大地缓解了所辖区域的小学入学压力。2、大力新建城区中小学校。2014年在城南新区新建第四初级中学,投资1.2亿元,办学规模48个班,新增学位2400个;2015年在城北新区新建九年一贯制第六中学,投资3亿元,其中初中60个班,增加学位3000个;小学48个班,增加学位2160个。目前这2所学校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城区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3、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校外资源和民间资金投入教育领域,保持公民办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县先后建成了第五中学(九年一贯制)、第五小学(产业集聚区小学)、第八中学(九年一贯制)、第十中学(九年一贯制)等高标准民办学校,总投资达3.8亿元,新增学位9540个,进一步缓解了城区入学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由于我县民办教育发展快、档次高、管理规范,扶持到位,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管理先进单位”。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区学校周围楼盘林立,按照划片招生原则,片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急剧增多,因此原有学校校舍规模均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主城区的小学大班额问题尤其突出,城区周边小学班额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如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的容量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招生压力很大。另外,随着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增加,城区学校不仅成为城镇家长的首选,农村学生家长也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大量的学生聚集到城区学校,对我县城区学校招生、师资调配、学校建设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四)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会继续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强城区学校建设,持续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及时调整城区学校布局,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科学预测学生数,在抓好现有城区学校扩容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城区新建学校的规划,并再建一批优质小学。对于学校新建或改扩建的批复程序从简、从快,为城区学校建设创造最优条件,使现有城区学校容量得到扩充,缓解燃眉之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下一步,在城区学校的建设上,我县的主要规划有:一是在城东新区产业集聚区徐魏庄小学的基础上新建西平县第六小学,规划建筑面积7500平方,设计规模18班,增加学位810个。二是对柏城王司庄小学进行改扩建,重新建设教学楼及辅助用房,大力增加教学班,规划增加学位540个。三是在城西新区新建西平县第四小学,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增加学位1620个。四是对西平县实验小学东校区(康李校区)进行重新规划改扩建,新建教学楼、餐厅、宿舍等用房,设计规模18班教学班,可增加学位810个。以上规划的实施,将会彻底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也必将促进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县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号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网站标识码:4117210001
豫公安网备案41172102000126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1/17 19: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