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镇董桥村简介
来源: 嫘祖镇 时间: 2024-06-11 浏览次数:

  嫘祖镇董桥村位于西平县城西30公里处、嫘祖镇的最东侧,西出北路贯穿其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辖董桥、过庄、孙庄、栗楼、大路张五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域面积631公顷,耕地4946亩,全村781户,3075人,中共党员61人,人均耕地1.6亩。这里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黄帝正妃“中华人文之母”——蚕神嫘祖的故乡。2013年“董桥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省级传统村落。西平县嫘祖镇董桥村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厚重,民风民俗久远,遗址遗存众多。嫘祖庙、300多年的皂荚树、水楼“红旗渠”精神等文化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形成了一个个鲜彩夺目的“董桥符号”,虽故事悠远,却代代相传;虽历尽沧桑,却风采依然,历久弥新,千秋绵延。近年来董桥村按照文明村创建实施方案活动要求,极力打造“街净、景美、花香、人丰”的董桥新形象,全力推进文明村创建工作。

  一、坚持支部引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

  抓班子建设,增强支部凝聚力,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收集和采纳群众对支部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其说千句空话,不如干一件实事,认真落实承诺践诺,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领帮扶困难群众,把党的温暖关爱送给他们。围绕环境美、卫生美,以党建为引领,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开展清洁家庭、清洁村庄,结合“六清”、“六乱”治理,全力构建和谐美丽董桥。

  二、挖掘文化底蕴,科学规划村庄建设

  一是按照文明村创建总体要求,结合村情,确定了美丽乡村推进计划,依托村史文化、乡村记忆等文化优势,努力打造以嫘祖文化、500年皂荚树、“水楼”红色文化为底蕴的董桥村文化旅游项目,尤其是500年的皂角树,树高10余米,冠如华盖,是董桥村的镇村之宝、树中之王,庇护了一代代村民,成了董桥村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嫘祖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一方面加大对百年皂角树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利用“一宅变四园”改造契机整合周边闲置空地,打造了皂角树广场一座,建设了祈福皂角树、嫘祖娘娘传说浮雕、二十四节气园等景观,营造出了望望皂角树、福运财运都留住的祥和氛围。依托以上文化要素,建设了董桥村村史博物馆,留得住了地域乡愁和文化印记。

  三、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打造宜居村落

  通过自筹和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按照群众意愿及需求,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全村排前道路硬化达到90%,绿化达到70%,道路亮化90%,改厕覆盖率达到80%,已高标准建成文化广场2座、游园3处,5个自然村主要干道均建有绿化带,在公路主干道两旁和居民房前屋后种植虞美人、格桑花、鸢尾花、百日菊等时令花草,打造有层次、有色彩、花相伴的季节性景观花带长廊,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装扮乡村风景线,推动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让乡村更靓,颜值更高,村庄美丽宜居。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对“六乱六清”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环境卫生保持意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庭院,为群众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用“最美庭院”扮靓美丽乡村,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四、共创和谐村风,积极培塑文明新风

  强化村党群服务中心管理体系,制定便民服务流程,提供代办服务;通过建设村标准化卫生室和超市,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各项事务;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发挥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村民婚丧嫁娶简办,杜绝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开展“文明户”、“孝善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培塑文明新风。动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董桥村把“美丽庭院”创建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村创建、厕所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借势借力,发挥联动作用,营造爱美氛围。切实实现“庭院环境美、家庭生态美、人人内在美”,让一户户“美丽庭院”妆点出文明乡村!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9/06 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