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平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改委 时间: 2018-11-07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西平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平稳发展,基本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是经济运行整体向好。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19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66亿元,增长4.3%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8.09亿元,增长9.8%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3.56亿元,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亿元,增长14.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增长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亿元,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7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3元,增长8.8%;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 236.9亿元,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103.9亿元,增长10.5% 。城镇绿化率增长1.5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建设分类推进。全年谋划项目148项,总投资302.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53亿元,竣工项目17个,在建项目48个,其中: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PPP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已完成近7亿元的工程量;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151.25亿元,完成投资89.4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1.16%;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43362万元,已完成投资26017万元,占总投资的60%,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3576万元,年度计划投资全部完成;全县政府投资类项目21 个,总投资276186万元,民间投资类项目60个,总投资438959万元,已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三是三次产业更趋协调。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94.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36亿元;水产品养殖产量6900余吨;林业年总产值达到3.47亿元;形成了生猪、肉牛和蛋鸡三大产业集群,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实施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等项目,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产业集聚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4亿元,增速16.91%,工业增加值完成60.27亿元,增速20.71%;税收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增速16.7%;2017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科技部定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河南省特色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8%,实现网络零售额7.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村级全覆盖。特色商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初具规模,大件商品消费保持良好态势,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5%。

  四是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乡总体、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24项规划已编制完成,14项规划正在编制中。城区东环路顺利通车,城西新区五条道正在施工,107城区段加宽改造、柏苑大道东延段、北大街、经贸路东段等道路建设项目均已完工;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项目47个63.91公里,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3个棚户区改造续建项目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任务2900套,分配率为100%。

  五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小洪河、洪澍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持续向好,无污染反弹现象。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常年安全稳定,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白云已成为新常态。我县出境河流三个断面COD均达到了地表水四类标准。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246天,已提前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PM10、PM2.5平均浓度均低于市政府下达的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成效显著,全县272个行政村的“三无一规范”整治任务已全部结束。2017年申请创建的71个达标村(示范村20个)基本完成。

  六是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完成23个职能部门、96项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服务指南编制工作;20个单位、186项各类证明事项,已取消163项。实施了“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完成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云平台三定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工作;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流程,保留行政审批事项96项;完成减证便民专项清理工作,取消163项各类证明事项;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体制、综合执法体制等改革均有序推进。

  七是民生福祉进一步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增就业人员15118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5%,城镇失业人员培训完成目标任务的101%。机关事业单位参保总人数完成目标任务的 100%。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合计人员完成目标任务的101.5%。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5.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金3522万元;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15.4万人,发放养老金14193万元,符合条件待遇发放率100%。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进行。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均有所提高。整合资金1.1亿元,实现了20个贫困村,6500人稳定脱贫。义务教育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到105%。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104.1%以上,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新建公、民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幼儿园10所,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8%;完善了优质高中建设,省级示范高中在薄弱初中招收“分配生”政策得到落实,职业教育持续提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文化事业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快,县图书馆顺利通过第六次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定级;文化馆配置了电子阅览室和网站建设,对部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增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基本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2017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经济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难中有为,稳中有升的态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较小,招商成效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主导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三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县实际和可能,提出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9.96:35.13:44.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

  注重优化投向、提高投效,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做到即时受理、限时办结。二是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继续做好企业债申报、发行等工作,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三是完善PPP工作推进机制,设立PPP项目合作基金,推动更多PPP项目落地。四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督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五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健全项目投资工作长效机制。完善上下联动的协调服务机制,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六是用好201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首个县级10亿元企业债券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18年规划拟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三大领域组织实施73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17个,总投资5.413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4.772亿元。拟上报省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81.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7亿元;拟上报市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187.2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5亿元。。

  (二)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强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推动工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继续围绕两个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全年力争引进投资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2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总业务收入350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农牧装备产业引进国际、国内农牧机械知名企业3家;食品机械产业园入驻行业领先的食品机械企业3家,服装产业引进全国知名品牌企业1家,省级知名品牌企业5家。重点围绕两个主导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活动。计划在2018年上半年在杭州针对服装召开招商推介会,积极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招商活动,选择符合主导产业的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自主品牌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加强与中纺联、省服装协会、河南省食品机械协会等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全面完成食品机械产业园以及嫘祖服装新城智尚工业园一期招商、入驻工作,面辅料市场和配套设施全面建成,形成功能完善、生产链条完整的中小服装企业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占地1000亩的杭派女装时尚小镇。引进海澜之家、雅戈尔等国内外名牌企业,形成以服装加工为主,带动品牌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壮大机械电子制造产业集群,完成河南畜牧机械产业园8万平方米和食品机械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及企业入驻工作。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8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聚焦主导产业,推动优质粮食、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提档升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突破94万吨;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优质花生、青贮饲料玉米、蔬菜瓜果、食用菌、水产养殖、优势果业。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指导。扎实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和包村人员公示制,加强培训指导,创新服务方式。三是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计划建设农村公路30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计划在8个乡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兴建饮水工程14处,受益人口4.54万人。加快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重点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

  一是做好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建设具有西平特色的“电商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完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引进专业电商运营团队对综合服务网络进行运营管理。为从事网络创业和服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营销推广及其他增值业务等全方位服务。二是继续推进全县旅游品质升级。以棠溪源风景区为依托,建设以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健康农业等各种形式的乡村游,山林游、嫘祖文化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形成具有较强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以及多样化的旅游系列产品。三是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大力促成我县信息化基金的建立,以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一是继续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柏苑大道升级改造工程、西漯快速通道、柏亭大道,3座跨河桥梁,嫘祖大道(原107国道)西平段及城区绿化,解放路北段西关片区、107国道(小田庄)沿线城区片棚户区、花马刘棚户区等项目的实施进度;尽快实施嫘祖河(原引洪河)二期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老城区断头路的打通工程和集聚区的新建道路项目。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城管”,力争年底前建成并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监管作用,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发挥城市综合执法的合力作用,加大市容市貌管理整治力度,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教育引导提升城市居民综合素质,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加快全县公共交通的改造升级,强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拟开通104、105、106三条公交线路,力争城市公交覆盖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城西新区。四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按照产业、城镇、人文、生态融合发展理念,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县乡道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危桥。统筹推进农网、配电网工程建设,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38条,扎实推进56个行政村整村推进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实施森林城市工程计划,完善提升环城防护林一期工程,扎实推进环城防护林二期工程、中华嫘祖海棠园、“两河”公园等重点工程;提升石武高铁、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345国道廊道绿化和柳堰河、淤泥河、小洪河、引洪河两侧的绿化美化工程;完善农田林网30.3万亩,新建农田林网7.6万亩,使全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水工作,着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河湖专项整治工作,合理利用河湖资源,有序推进河湖休养生息。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全县的大气、水环境质量。

  着力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力度,做好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托底、帮扶,保障零就业家庭成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有效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编织好基本民生保障网。精准实施健康扶贫,积极开展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完善生育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确保我县实现15个贫困村、1.1779万人稳定脱贫。抓实产业扶贫,结合《西平县产业扶贫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十大产业扶贫重点”,重点实施全县6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建设项目,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认真落实金融扶贫“五位一体”部署要求,充分利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四个主渠道,全面发挥县级金融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金融服务部三级金融服务体系的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优先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加快落实全面改薄规划方案,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8年实施项目学校85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扎实推进文化惠民乐民工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察考核,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继续深入开展社会公共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城市安全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努力完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美好西平贡献力量。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7 11: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