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来源: 西平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18-08-29 浏览次数:

  201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99.8亿元,同比增长8.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亿元,增长27.2%;固定资产投资140.1亿元,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2041元,增长7.2%;农民人均纯收入10792元,增长8.9%;城镇化率36%,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荣获了全国十佳最具投资营运商价值城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绿化模范县、生态魅力县、河南最具魅力中国民间文化之乡、教育宣传先进县、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先进县、“书香家庭,亲子共读”读书活动试验区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兴,壮大规模与调整结构并举,深入开展“政策落实进企业”活动,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3亿元,同比增长9.3%。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预计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6.7亿元,增长7.5%;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4.4%;税收1.9亿元,增长75%;从业人员2.8万人,增长29%;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7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区内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被定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

  2016年,在中心城区谋划实施了4大类、32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6.6亿元,目前已开工32个,开工率为100%,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西平大道和北大街升级改造工程已完工;107国道城区段、凤鸣路桥、新洪路桥、西平大道西关桥正式通车;产业集聚区金凤大道东段、工业大道东段等6条道路即将完工;金凤大道下穿京广铁路涵洞即将通车;东环路、经贸路、柏苑大道、柏亭大道、规划二路、紫荆路、樱花路等道路建设正在实施;改造背街小巷100余条,形成了城周环形围绕、城内互联互通、城外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强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小洪河、引洪河、南城河“三河”生态工程全面实施,启动了龙坑湖、皇坑湖、嫘祖文化苑南湖“三湖”治理工程,城区环境更加舒适宜居。加快新城区人民广场、嫘祖文化苑、西平生态园、嫘祖海棠园及沿河冶铁铸剑文化、法家文化等主题公园建设;县体育中心、文化馆、体育馆、游泳馆已完成规划设计,城市品位不断提升。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稳定粮食产量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县粮食总产达96万吨。林业生产扎实推进。投入8000多万元,植树9.8万亩,廊道绿化1.74万亩,顺利通过全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检查验收。畜牧业快速发展。发展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级生态示范场3家,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家,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000多万头(只),连续十年被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36家,家庭农场320家,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3个,流转土地36万亩,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12个乡镇农技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特色种植业效益进一步提升。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年产值突破10亿;盆尧、重渠、焦庄等乡镇以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较好效果。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依托西平传统优势,把第三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色商业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面积达1.1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9%;税收收入0.24亿元,增长21%;入驻企业2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家)、个体工商户912家,吸纳就业3100多人;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2426家,个体工商户达1.4万户。开展“西平十大名吃”评选活动,彰显了西平特色餐饮文化,西平餐饮业的档次和形象进一步提升。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0 09: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