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党建引领多载体互动 多管齐下促乡村治理
来源: 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4-08-09 浏览次数:

  近年来,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切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针对新时期群众诉求“多元化”,维权意识“法制化”,婚丧嫁娶“攀比化”,农村儿童“留守化”,养老问题“边缘化”,乡村治理“空心化”等难题,农业农村局尝试探索“党建引领多载体互动,多管齐下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群众路线新路径新方法,尝试整合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委员之家、心理咨询室、妇女之家、文明实践站、警务室、科技特派员等多载体参与的新时期乡村治理“新实践”。

  一、高位推动,夯实乡村治理多载体责任。一是成立组织强化统筹。建议全县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政法委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公安局、文广旅局、民政、工会、妇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多载体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五大员”(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帮扶队员、治安主任)为成员的“社会治理工作队”。二是出台方案明晰任务。印发《关于解决“十化”问题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意见》《建立乡村社会治理信访舆情快速反应机制方案》,明确乡村治理各领域问题的化解处置任务,建立健全“村级吹哨、乡镇报告、县直分领域解决”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齐抓共管工作制度。三是健全网络下沉力量。县乡村建成人大代表工作室、政协之家、信访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妇女之家、警务室等载体 304 个 486 间,参与人数 6420 人。常态化开展干部下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县乡村三级社会治理框架结构。

  二、畅通渠道,打造多载体参与治理模式。一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在 20 个乡镇(街道)287 个行政村设立专门接待窗口,公布市县乡三级咨询服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专人值班,广泛接受监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健全诉求“治理”机制。完善“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司法救助、人大代表接访、心理咨询、领导接访等做法,形成信访、救助、宣传、咨询“四位一体”群众诉求治理机制。县乡主要领导每月至少拿出 1 天时间坐班接待群众,评估影响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三是提高精神2文明水平。县妇联分年度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宣传部、工会开展“西平好人”“西平劳模”“道德模范”评选,文广旅局重大节日开展广场舞、铜器大赛等活动,组织群众参与多元化精神文明创建,示范带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创新模式,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探索建立“乡村治理+心理服务”模式,把社会心理服务贯穿于乡村治理始终。一是纵向建立“一评二解三回访”工作法。一评:及时评估识别事件群众心理状态;二解:同步解决问题和心理问题;三回访:一回访是否真正解开心结,二回访开展精神文明宣传,三回访是否能够理解事情处置。二是横向建立“六级六类”处置模式。即是矛盾纠纷、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缠访闹访、赡养不到位、涉法涉诉处理模式,积极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公开公平解决问题,弘扬乡村孝道和睦文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切实增强村庄共同体意识促进和美乡村建设。三是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千万工程”“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三源共治”,健全党建引领的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德治法治自治融合,多载体推动乡村治理。

  四、融合推进,整合乡村治理力量。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五星”支部创建为载体,全面开展“三零”创建,发挥支部在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引导、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如西平县二郎镇小王庄坚持“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的工作机制,把社会治3理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衔接,发挥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变群众“上访”为人大代表、党员“走访”,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问题,二郎镇小王庄、盆尧镇于营村连续被市县表彰为“社会治理工作”先进村。二是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配齐配强村级网络(基础网格长)3065 人,积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行业规章,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创新推广村级“评理说事协会”,全面开展村民自治,倡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解、民利民享。三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健全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一约四会、五老协会、广场舞协会等社会组织 2400 多个,开展志愿服务、救助困难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利用渔网渔具产业协会,吸附闲居劳动力,家门口务工,产业增收凝聚人心。四是发挥德治教化作用。通过广场舞、群众代表大会等模式,坚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老爱幼好家风、邻里互助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利用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普法活动,全县形成“学法、用法、守法”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五、健全机制,注重治理常态长效。一是建立筛查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矛盾信访、环境整治短板等问题,采取日常化解和专项治理相结合,问题解决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做好有心理障碍重点群体的筛查和疏导,确保乡村社会稳定。二是建立快速受理办理机制。明确包村责任制、首问首访责任规定,对家长里短的事项应当日受理,简单事项 5 日内办结;一般事项 7 日办结;疑难复杂事项经主要领导批准最多不超过 30 日办结。所有农村矛盾信访事项在办结后 3 日内进行回访,力争群众 100%满意。三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乡村治理事项,县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点督办。四是建立督导督办机制。把乡村治理问题纳入日常督导考评范围,对办理期限内的乡村治理方面问题,严格落实“四督办”规定,即:电话督办、书面督办、联合督办、实地督办。督促责任单位按期办结,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五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考核,把党政领导干部抓乡村治理工作的实绩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治理工作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给力,问题处置不当,造成群众矛盾激化、形成负面舆情等不良影响的,启动严格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西平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1167
政府办联系电话:0396-6222812
政府网站联系电话:0396-6229869
邮编:463900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1/20 09:09:15